耐候钢10PCuRE交流阻抗与失重实验的比较
更多耐候钢知识:www.09cupcrni.com
表1中随着浸渍周期的延长,相对扩散距离不断增大.如果假定粒子在已经生成的稳定化锈层中的扩散系数相同,对于锈层而言,L表征的为内锈层的厚度,即随着浸渍周期的延长内锈层不断增厚,从而大大阻碍了腐蚀介质对基体内部的浸蚀,因此材料的腐蚀速度变小.随着浸渍周期的延长,耐候钢的表面电容值不断减小.其可能的原因是,靠近内锈层的FeOOH溶解再生成,原有的孔洞和裂纹消失,外锈层不断的向内锈层转化,导致平均孔洞及裂纹深度减小,所以双电层电容减小.比较参数的总阻值,总阻抗也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而增大,表明了锈层抵抗外界腐蚀的能力的增强与L增大是相对应的.
耐候钢10PCuRE的交流阻抗与失重实验的比较
试样交流阻抗谱的拟合参数
耐候钢样品号 | R/Ω | C]/nF | L/ 10-4m | WsR/ Ω | WsT/ 10-8s | WsP | CPE-T | CPE-P | 总阻抗R/Ω | 1 | 228.9 | 6.429 | 5.675 | 312.8 | 32.210 | 0.5 | 0.00474 | 0.20406 | 546 | 2 | 251.3 | 4.490 | 6.734 | 363.6 | 45.350 | 0.5 | 0.00537 | 0.77921 | 614 | 3 | 320.3 | 43390 | 7.169 | 373.5 | 51.397 | 0.5 | 0.00330 | 0.36137 | 759 | 4 | 433.4 | 3.367 | 7.240 | 453.7 | 52.423 | 0.5 | 0.00888 | 0.28300 | 896 |
分别以1试样的相对扩散距离、腐蚀率、阻抗的耐蚀率为100%,计算其他试样的相对耐蚀率,结果如图3.虽然各个参数比较的结果不尽相同,但总的规律是相似的.即随着时间的延长,耐候钢的耐蚀能力在增强,这种作用是由于内锈层的不断增厚所致,用不同参数比较的结果不同,可能原因是受到外锈层的影响。
以上就是耐候钢10PCuRE的交流阻抗与失重实验的比较了,记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!
|